当前位置:伴奏网 > 最新资讯 > 滇南器乐|彝族三胡:阿细跳月的“灵魂伴侣”
乐器是歌舞的延伸,演奏是歌舞的抽象。器乐演奏是人类表达自身思想情感的特殊形式。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南部,世居着11个民族,各民族和支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被誉为“歌舞海洋”。“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学习强国”红河州学习平台联合推出“滇南器乐”系列策划,展现红河各民族器乐的独特魅力。彝族三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三弦舞(阿细跳月)的主要伴奏乐器,也可以用于独奏,流行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西山片区彝族阿细支系居住区村寨,阿细语将其称作“冷胡”。彝族三胡 彝族三胡发展形成于南诏时期,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多在逢年过节、农闲时,热闹且重要的场合中演奏,演奏人员多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彝族三胡弦耳 彝族三胡有三个弦耳、三根弦索。琴筒呈圆筒形,分为竹制和木制两种,直径约0.12米,筒长0.5米。琴杆呈圆柱形,用一根竹材或木料制成,高0.8米,琴杆上端横设三轴。琴头平顶无饰。彝族三胡琴筒 彝族三胡外弦为中音“5”、中弦为低音“5”、内弦为中音“2”。演奏时,左手于千斤处扶持琴杆,大拇指勾住细绳套,将琴筒置于左侧腰间,用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按弦。右手执弓夹于三弦间拉奏,不论拉奏内弦或外弦,中弦与其同时发音,形成自然和音,音质悠扬,娓娓动听。三胡演奏 彝族三胡音量较大,且富有细腻而深刻的表现力,是阿细人喜爱的民间拉弦乐器。每逢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在彝族传统火把节夜晚,阿细人通常聚集在松林边或院坝上,男子拉着三胡,欢乐地跳起舞蹈“阿细跳月”,与女子对舞,以表达喜悦的心情。

最新音乐资讯